«

“抑郁症”应当更名!改变社会歧视偏见!

时间:2022-7-16 18:34     作者:独元殇     分类: 独殇小册


这文章呢,与介绍“阿尔兹海默症”一样,或许只有被该方面侵犯过利益的人才会有兴趣阅读,但是不读也可以,请不要歧视抑郁症。

(当然,可能要分上下两部了,第一部先讲一些铺垫)

如果是第一次看到“抑郁症”这个名字,但凡是个完全健康的正常人,绝对会油然而生的有一种所谓“责任感”、“迷惑感”、以及一种与此划定鲜明界限使自己与“抑郁症”患者角色分明,或井水河水两不犯,或以自己为庞大的群体一员而对自己对立的所谓的“抑郁症”人群体发起挑衅乃至攻击,就如白皮人攻击黑种人一样。

这种行为,我叫做“歧视”,正常人绝对会歧视抑郁症患者,除非他是懂行人,或者他经历过并且真正去深入了解过,后两者我估计,即使在网络上好像遍地都是“不歧视抑郁症,呼吁大家理解这个群体的人”,在真实生活中,这些人真的凤毛麟角,说百里挑一都是笑话,千里有一已经很不错!

我如果说“抑郁症”群体在生活中受到太多的歧视了这种说法,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可能是歧视抑郁症的群体心知肚明,也可能是真正了解“抑郁症”的人想到这个社会在对待“抑郁症”时的各种不尊重的感慨。啊!在六年之前,世界上,甚至网络上,没有人对抑郁症做过什么大规模的探讨,这个话题只是一个冷门话题,后来不知因为什么,或是一些“坏人”的炒作激起“了解抑郁症”群体的愤怒,抑郁症这个话题由此在网络上终于算是“出名”了。

我还记得小学时候,也就是十五年前左右,我在一张试卷的文章上第一次眸到了“抑郁症”三个字,凭着敏锐的对语文的理解,说实话,心里同如今歧视抑郁症的人类大多数一样,对这个群体的也是有点极大的不屑与“歧视感”······

但是,有人了解抑郁症吗?嗯···这个问题貌似没有意义,因为这个话题可谓相当广泛,而且我也不希望我来科普所谓“抑郁症”。

因为科普“抑郁症”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绝大部分健康人会刻意忽略这些内容(换句话,就是说只有“抑郁症”相关人士才会认真来看这些内容,主要用于看自己在他们眼中的看法,或者找到共情,毕竟其他人是没有义务也不想了解这样一个“负能量”的话题),省下的一部分健康人有些会由于抬杠心理存在,看的时候总想找一些成立或不成立的漏洞来反击(以满足自己的对“抑郁症”刻板印象不会错误、自己歧视抑郁症是完全正确且正义的权利欲望),最后再剩下一点健康人,可能有的还会觉得看完后满满“幼稚”、“难共情感”、“奇幻”、“反认知”······总之几乎不会给讲述人一个满意的结果。

上面一段话,反复提到健康人,是因为世界上理解“抑郁症”患者的人其实还是很多的,大多数是经历风雨的抑郁症患者及其痊愈者。

世界上理解“抑郁症”患者的人除了有反复经过实验和书籍使其对该问题真正理性去思考的精神科医生外,恐怕只有曾经感同身受过的“抑郁症”病史患者。抑郁症是一个人群高发的疾病,一大堆人中零零散散总会找到一小堆人,1/13 大概,而患上抑郁症的群体中又有一些真正去查阅过相关资料的“爱自己的人”,这些医生与这些“爱自己的人”相加,最终使得生活中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群体也有可观规模,虽然很弱小,但对于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这些人点滴的一些建议(其实就是提醒他们去医院寻求真正帮助,而不是硬抗或者跟大量所谓挂羊头卖狗肉的“心理咨询师”瞎叨叨),真的救回了他们的生活,然后是生命!

很难想象,事实上今天即使是一些精神科医生(还有绝大部分心理学工作者),对“抑郁症”还是处于非正确认识阶段的,这个我们一定不要忽略,因为人类对大脑的理解和只相当对糖尿病的理解的 1/1000 (著名科普作家张进说的)。

其实如果不完全来说,抑郁症确实同很多人认为的正确。抑郁症患者是会所谓忧愁、伤心,但是健康人忧愁伤心片刻,大脑会自动分泌激素来缓解大脑某区域紧张过渡的现象,维持总的大脑状态很平衡,给健康人造成的错觉就是自己很“坚强”,自己战胜了“痛苦”,自己是“英雄”,自己“牛逼”o( ̄▽ ̄)d哈哈哈哈哈。没有人会第一时间想,其实只是因为大脑的机制就是这样,一般来讲,遇到比较伤心的事,大脑会自己恢复,这是物理的、物理的、物理的机制(很简单的一个过程,但是却是人们选择是否歧视抑郁症的关键),跟“坚强”其实关系不大。但是抑郁症患者,这个机制是损坏的,他们的调节机制坏了,就像三体运动一样,坏的种类很乱,很多,很麻烦,并且它们各有各的不同,其第一视角的体验也不同,总之是坏的。

这也就是表示,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的病态的,没根源的,比如你是因为丢了五万块钱而伤心地撕心离肺,你能找到原因,但同样撕心裂肺(可能还要再严重两倍)的抑郁症患者,则是毫无原因,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伤心的,可能会寻找一些小事情来自我强行解释,但终究是没有原因,纯粹病态的伤心状态,纯粹为“伤心”而“伤心”。说起来貌似不疼不痒,但这种体验在患者角度如同以左手拿,如同看不见光明的山洞,如同被活埋到地下 10,000,000 米。

但是事情也不会这么简单,真正造成患者频繁尝试自杀的一般并不是伤心,而是大脑在区域资源调控失控后带来的一些难以使用现代医学解释的连锁反应,即杀人诛心的肉体上的痛苦:腰酸、背痛、头炸痛、思维(如记忆力、理解力、表达力)可逆或不可逆的严重破坏、消化不良······虽然不一定都占有,但绝对有几个,而且轮流更替着新的感觉。患者的人际生活维持会变得吃力、工作学习效率变的低了。他可能对你很重要,但是他的生活已经是炼狱,他想自杀,很可能你尚且觉得他疯了,而且你不是带他去专业的地方治疗,而是“自私”的认为他反而是个自私的、不负责任的人。

当然你可能认为我说的过于严重了,事实上真的是很再严重说也不过分。这是一个并不是个例的让人选择自杀的疾病,如果你使用理性去推理,必然能得出这种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程度的结论。


抑郁分为两种,一种是“抑郁状态”,也是抑郁症通常情况下的前身,一种是“抑郁症”。这两种是有紧密联系的,但是这两种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前者,“抑郁状态”是心理问题,是在医学的判断下,得出的可能还没引起病理性变化的心理问题,如果幸运的话,很容易痊愈。后者,“抑郁症”,实际上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和咳嗽久治不愈、腿部肌肉拉伤、胃穿孔一个级别的、必须需要治疗的才能在短时间内痊愈的疾病。

有人会抬杠,抑郁症会自己好啊,貌似例子还很多。其实这句话没错,只是抑郁症在药物的治疗下更安全一点,既然接受治疗了,那必然会比不接受治疗的人真正痊愈的可能性大很多很多。既然有这个捷径,为什么非要替抑郁症患者做决定,让他不看医生不吃药呢?因为如果符合抑郁症的标准的人,生活其实是真的像活埋一般的绝望呀!硬挺绝对不是好事。

就这个问题,其实世上人分两种,了解抑郁症的人和不了解抑郁症的人,如何让后者大大减少呢?我一直以来对网上、现实中各种神奇、奇葩的、花式对抑郁症的侮辱行为(如影视剧中的对抑郁症的恶心的美化、课堂上老师一句话一句话对抑郁症人的心胸狭窄和自私自利等形容渲染、课下同学各位对抑郁症患者整个群体的“恐惧”和嘲笑语句,网络上那些各种对抑郁症的脑残解读)很是头疼,因为似乎就竖有这么一块好像本来就存在的刻板印象的石头在那里,这个问题很难去和另一个群体解释,如果没有相互理解,这个问题将不可能真正的被解决。当然,医学界也做过一些措施,比如发放传单、树立标语,试图让人们去理解去关心抑郁症,我开始觉得还好,但渐渐觉得大相径庭。

我在高一的时候去过我们本地一个综合的三甲医院,那是个综合的三甲医院,其一楼大厅,里面明显的树立了一块标语,大概意思是“哒哒哒哒一大堆XXXXX,抑郁症是一个心灵上的感冒,只要用心吃药治疗,很容易康复。”what??? ??? ??? 感冒?我可以说这是一种亵渎吗?(当然换句话说,感冒的特性就是不吃药就能好,这是不是变相让患者硬挺吗?)

当然这个还好,但大多数对抑郁症的所谓科普真的质量很勉强,确实我知道是好意,但是内容基本上不痛不痒的,而且很容易加剧对患者心理感觉的误解,使其更认为这是患者自私的后果,并更喜欢否认患者,以及弱化患者的痛苦程度,让别人都觉得患者不痛苦、不痛苦,就是闲的没事找事······我觉得既然能给前列腺炎、阿尔兹海默症、心肌梗塞、骨折、重度痤疮等介绍中白底黑字郑重的写上患有这些疾病能给患者的心理、肉体带来极大的痛苦,为啥遇上真正更接近痛苦本质的抑郁症,却不敢下笔呢?自我感觉科普制作者那么吝啬。我真不知道渲染严重点难道很难吗?知道后果是什么吗?那就是不会被引起任何注意,而且患者看到了也多少觉得有点不舒服。但不管怎么说,国家突然重视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

然后我就一直思考,这个歧视问题应如何去解决?虽然事也不管自己,但看着世界上的这种现象确实很心疼抑郁症患者,而且每年有那么多人因为抑郁症死去,并且我的一个邻居也是,因为多年抑郁症而喝药去世,是一个女士,育有一儿,家庭属于小康级别,本身听到消息后我内心也觉得很遗憾,她那家庭被不理解裂纹出现了很久,而自那天开始他们家庭将拥有永远无法愈合的撕裂,真的给我很大的震撼。尽管如此,那天晚上我村的村口,即新闻交流中心,还是有一群老太太唇齿上下交替滑动地对该女士的侮辱性藐视性描述,我似乎也觉得....有点愤怒。

世上描述抑郁症的大众书是很少的,国内我只知道《渡过》--张进 著 ,读到里面有一个点时让我似乎有点思考,后来过了很久,突然觉得我找到了答案。那一点既是“抑郁症似乎这个名字不太好,它应该叫做脑神经调节紊乱综合征,但已约定俗成,我们也就不再改变”,而那一点就是,或许是因为这个名字起的本身就具有误导性,本身就是要注定歧视的。社会从小到大教育我们要积极向上,对于一些负能量要毫不留情除灭,当然本身我们的大脑也喜欢正能量,所以这个名字类似于这样的概念,如“小偷病”、“丑陋病”、“自私病”等很容易让大脑直接贴标签的病名。

还记得我上面提到的我小学,干干净净的大脑,第一次听说“抑郁症”这个名词时,心里极大的反感吗?我相信在座的诸位也一样会反感。直接用最暴力的语言说,“抑郁症”这个名字起的很恶心!是世界上最恶心的命名的疾病名。

而且这个名字对“抑郁症”群体本身的伤害也是不可估量。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我想到了抑郁症加强版 ---- 双相情感障碍。看到了吗?后面这六个字大概没人认识,而且还会觉得这是一个很专业深奥的疾病,情感障碍?哦!情感!还有双相,双相是啥。总之你不会被歧视,而且即使百度它,你也丝毫不会因为有先前的刻板印象而对它带有刻板理解的基础上去认识它。其实说白了,它就是在抑郁症的基础上,加上了躁狂症,很多时候和抑郁症症状一模一样,(既然是抑郁症加强版,那说明肯定会比抑郁症更痛苦),但没人会有点想攻击的欲望。当然它的患者也不比抑郁症低很多,但全世界没人去刻意攻击它,虽然它属于管制精神病。

可能“双相情感障碍"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人们看不懂而保护了其患者群体,但诸位知道这个名字的命名依据吗?是以通常的抑郁症为单相抑郁症,而有躁狂的称为双相抑郁症,但另一项是与抑郁症对立的躁狂,所以有时也直接称之为躁狂症。但是聪明的一个人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好看,所以就改称为双相情感障碍了。意思贴切,也避免大众的肆意的解读。

但抑郁症吧,名字也不接近本质,而且也不好听,真的没意见保留啊。

其实大众看不懂的或者更接近本质的疾病这才是好事,我认为,我可以大胆的推测,如果抑郁症更名后,比如直接叫“单相情感障碍”、或者直接英文音译(depression)“蒂帕尔逊病”、“迪普莱斯病”,或者比较接近本质的张进起名的“脑神经调节紊乱综合征”(也更容易让人从本质上理解它),并且完全切断废除原词语“抑郁症”的使用,那么等世界适应后,人们对蒂帕尔逊病(抑郁症)的歧视现象、刻板印象应该会消除到高达 90% 的程度,甚至我认为极有可能的是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

问题真的是出在这个“恶心”的病名上了。如果名字被更改为一个真正适合它的,我认为之后所有人在对待它时,会与其他疾病一视同仁,并且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家属、患者本人,都更愿意去了解这个疾病,并且不会有任何的羞耻心、或其他抗拒力。

当然,这不会是一个完美的方法,因为我认为还是会动人蛋糕的,即心理咨询师的蛋糕。我个人认为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客户之一可能就是“抑郁症”吧。万一改名了.....我也不知会发生什么。

当然,抑郁状态是纯正的心理问题,这个不需要变化,但是抑郁症,一个真真正正器官上有了病变的脑神经病,必须改名!可能对医生来讲麻烦,但对千万级别的患者而已,却意义非同凡响。

推荐阅读: